详细内容

人文社科学院开展“向阳携行•共创未来”团体心理辅导

作者:谢悦莹  审稿人:姜彦彦  部门名称:人文社科学院  发布时间:2022-11-13      

为更好开展心理工作,1111日,人文社科学院邀请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赵晨光开展“向阳携行·共创未来”团体心理辅导,活动由心理辅导员谢悦莹主持,心理委员与心理协会的同学参与。

本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内容分为自画像、登山图、团体绘画三个部分。为实现“破冰”,让参加活动的学生快速认识彼此,赵老师以“自画像”作为本次心理团辅的开场环节。“自画像”可以是形象的肖像画,也可以是抽象的比喻画;可以是审视当前的自己,也可以是对未来自己的期望;只要画的内容、形式等能够形象地反映对自我的认识即可。每位学生在白纸上画出了一幅“自画像”。随后,大家分别就“自画像”开展交流,讲述图中每个细节设计的想法、刻画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。通过这种方式,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,敞开内心世界,展示“内心的我”,找到自我定位,读懂你、我、他,促进彼此的认识和理解,活动现场的氛围迅速轻松活跃起来。

画“登山图”,测查的是画者目前面临的压力及动力。“山”的数量代表当前面临的困难,“山”的高矮代表困难的难易。通过画面中“人”的数量、位置、山体陡峭程度、沿途风景和添加物等因素,可以展现出绘画人的潜意识状态,帮助心理老师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改善方案。登山方法的选择,投射出的是绘画人面对压力的办法,是自助、他助,还是无助,是积极应对,还是悲观逃避。画完“登山图”,学生间展开交流,描述纸上所画,表达心中所想。通过分享自己的故事、分析所经受的挫折,来探讨经验教训,相互激励奋勉。在心理老师的指导下,同学们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,寻找已经存在的资源,挖掘可能存在的资源,进而确认自我,突破自我。

最后一个环节是“团体绘画”,老师将学生分成两组,每组第一个成员根据老师所提供的原始图作画,并传递给下一位成员,以此推进。最终每组完成一幅团体画,并与原始图进行对比。该环节让绘画者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,利用非语言工具,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,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纾解与满足,从而达到观察与减压的良好效果。透过团体画,呈现出每个人在团队中的行为模式,经过有效沟通,学会在团队中交流理解沟通与配合,增加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。

通过参加此次团体心理辅导,同学们纷纷表示,作为班级心理委员,经过切身体验与学习,学到了一些自我排解、调整状态的方法,会将所学心理辅导方法用于班级同学,从而更加细致、入微、精准了解班级同学的心理动态,早发现、早汇报、早干预,协助学院和学校将一些危机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中,维护校园和谐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