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10日下午,人文社科学院“清风国学堂”廉洁文化课第四讲顺利开讲。人文教研室郝鑫博士以《从中华诗词的视角认识和把握“廉洁”》为题,带领学生从诗词智慧中探寻廉洁本质与精神真谛,在诗韵流芳中体悟廉洁雅韵。

郝博士从中华诗词的视角指出,廉洁失守的核心源于人们对物质化、感官化“实在快乐”的过度追求,这种功利性快乐易让人欲壑难填、精神紧张,最终损耗身心。而诗词中推崇的真正快乐,是寄情山水、亲近自然的精神愉悦——如白居易修廊理树只为赏月、陶渊明“采菊东篱下”的悠然,皆体现了不可量化却治愈心灵的精神满足。他强调,自然是最好的“心理医生”,践行廉洁的本质就是回归本真,从物质执念转向精神舒展,实现内心的安宁与自在。
讲座尾声,郝博士梳理了“清风国学堂”四讲核心:道家重“道”、儒家重“情”、禅宗重“理”、诗词重“趣”,四者虽各有侧重,却共同构筑起国学视野下立体的廉洁认知。课堂上,同学们专注研学,深刻领悟到廉洁不仅是道德约束,更是通往高雅趣味与内在安宁的路径,纷纷表示将以“君子之交淡如水”为指引,在生活中涵养清廉品格。
至此,人文社科学院“清风国学堂”廉洁文化课品牌系列课程圆满结束,通过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廉洁文化深度融合的特色育人载体,以创新性、沉浸式、互动化的文化传播形式,让廉洁理念真正融入校园生活、根植学生心田,为培养明大德、守公德、严私德的青年学子注入持久文化动力,助力清廉校园建设走深走实。